当前位置: 主页 > 交流分享 > 课程分享 >

扫一扫免费学

联系我们
电话咨询:400-830-8625
地址:广州市新港西路82号交易纺织园G区3栋3层G3022

商业领袖工商管理高端课程研修班首期班课程:叶峰教授《商业模式创新&设计》

作者/整理:中大商业领袖工商管理高端课程研修班 来源:互联网 2014-03-10

叶峰教授:“以死为生”的战略才是好战略

  2014年3月7-9日,中山大学工商管理博士(商业领袖工商管理高端课程研修班)精要课程研修班首期班迎来了第一次课程——叶峰教授带来的《商业模式创新与设计》,现在让我们重温一下叶教授课程上的精彩内容吧。​

 

中山大学工商管理博士(商业领袖工商管理高端课程研修班)精要课程研修班首期班第一次课程:叶峰教授《商业模式创新与设计》——“以死为生”的战略才是好战略。

 

  叶峰教授在《商业模式创新与设计》课程中,给大家讲了三个故事:​ ​

 

故事一:

  ​索罗斯的传记有这样一段话,有一次索罗斯在大街上散步,突然心脏病发作,当时特别恐慌,他内心就跟自己说:为了挣钱我冒如此大的风险,但如果我就这样死了,我就是输家。就在这个时候,他决定成立基金会,实际上就是拿钱买命,做心灵上的救赎。​

 

故事二:

  ​我曾帮一个山东的老板做翻译,这个老板很年轻,是76年的。他到意大利代理一家顶级厨电公司的产品,做高端厨电。这个厨电很贵,基本上200万人民币起价的一套产品。当时来会面的是这个家族企业的第五代传承人。山东老板一上来就讲要2000套厨电。对方说,对不起,我们公司每年只生产160套。他问,你们中国需求那么大吗?山东老板说,我们中国需求的确非常大。这样好不好,你们生产不了2000套,我们帮你找企业做OEM代工行不行?对方说,我们知道你们中国人特别擅长做代工,可是我们想说,做这么多意义何在呢?于是我就问他,你们做这160套的意义又何在呢?他说,我们一共就18个员工,我的家族和员工的家族们几代传承,把这个产品打造出来,而且我们现在的产值和我们的营业额已经让我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我们面对的都是英国皇室这样的客户,我觉得这就是我们的意义所在——能够让需要我们的客户永远地需要我们。​ ​

  后来我给那个老板翻译:“老外告诉你,人活着快乐、幸福是你的目标,商业模式最终的追求应该是生活幸福快乐。你反过来了。”山东老板不解。​

  ​你把人生所有的这种追求全部压在了一个事业上,你把事业当目标了,而事业是没有尽头的,光靠你这个肉体,你这个模式已经注定输了。我们现在为什么痛苦?就是目标、手段没搞清楚。做企业为了什么?是为了我幸福,而不是“我的幸福是为了做企业”。明白了这个,你当下就可以解脱。

  ​为什么欧洲两三百年的企业都是规模小的企业?规模可控等于可持续发展。我研究了很多企业的规律,都是这样的。规模大,确实行业第一,赚得了荣誉,可是越大会越不可控。人家的企业因为规模适中,所以可持续,而且还有家族传承,把经营的哲学传承给子女,而不仅仅是一个“二代”直接接一个班。​

  ​为什么现在中国的“二代”不喜欢接班?父辈说,我好不容易打下的江山,你来接我的班吧。在欧洲所有的子女都愿意接班,为什么?欧洲人告诉子女,企业做什么都不重要,关键的是你现在在做什么。他更多是通过文化来告诉子女企业对人生意味着什么。而我们没有这种传承教育,我们只有传承的物质,所以子女都不愿意接班。子女没问题,是你没教育好,是你出了问题。大家得赶紧做一个调整,做事少一点没关系,但是要可持续,50年、100年以后还在,谁不希望自己瞬间而盛、瞬间而衰。中国的企业死基本上都是大起大落死,国外的企业都是百年企业,持续发展史,一对比你就知道差异很大,是我们目标、手段搞混了。​

  商业模式一定是要规模可控。因为规模和领先对于企业来讲是泾渭分明的两个东西。西方企业最大的特点是追求领先,我们是追求规模。西方企业很喜欢追求要素和要素之间如何衔接的完善,这就是跨国公司比中国公司利害的地方。比如营销部门,大家都追求营销部门工作如何尽善尽美,而老外不是,他们追求的是营销部门和战略部门怎么样有效配合,衔接到位。这就是我们思维有问题,人家是分的思维,我们是混的思维。在边界上我们太难拿捏了。​

  ​我相信有一天大家可能会像索罗斯这样,心脏病发了,突然意识到:我以前的事情做错了。希望还来的及。​

  企业到了2014年这个结骨眼,趁着这个时机,应该考虑一下这些问题,包括企业传承、价值理念等等,应该形成一揽子思考计划,不要再稀里糊涂的了。大家太喜欢为了面子、尊严活在别人心目中,而没有活自己,我们绝大部分人都没有把今天作为最后一天来过。​​

  ​​我一直有一个个人观点,什么是最好的战略?以死为生的战略一定是最好的战略。只有这样,你的战略才是彻底的、明白的。​ ​

  我们现在是怎么思考战略的?把高管叫过来,问:“我们今年公司营业额是多少?现有状况怎么样?”,“马上给我定一个目标”,然后所有人推进这个目标。这叫战略吗?这叫开玩笑。​

  ​以死为生的战略就是从后往前推,不是从前往后推。设定一个营业额,锁定一个利润率,然后来倒推我完成这两个要素需要什么手段组合,你一下子就知道自己该怎么做,同时你也能一下子清楚自己离目标有多少差距。只要思路调整一下,完全就是另外一个境界。所谓的顶层设计我的理解就是等于底层设计,从底往上,从死往生,这就是战略的核心。否则战略讲烂了到最后价值都讲不出来。​

 

故事三:

  ​南传佛教的《佛经》,有一个这样的故事:2000多年前的时候,释迦佛带着众多弟子到处去讲课,路过一个富豪人家,看到这个富豪正陪着那些长工们一起盖一个类似别墅的庄园。释迦佛跟富豪说,你能不能下来跟我喝一杯茶?富豪说,佛陀,我没时间跟你喝茶。佛陀又说,你下来跟我喝口茶的时间都没有?他说我真的很忙,我要按照时间进度尽快把房子盖好,我得让我的子女们尽快过上幸福的生活。佛陀的徒弟们就着急了,师父,你为什么这么执着于他下来陪你喝茶?佛陀说,不是我执着于和他喝茶,而是今天是他的最后一天,我不想让他走得太匆忙。我叫了他两次也不下来,哎。。。,到了下午的时候,房梁上的一根大梁掉下来,就把那个富翁砸死了。​

  ​这个故事给我们讲一个什么道理?这个富翁其实指的是我们每一个人,你今天忙着这个那个,为了子女、为了员工、为了股东、为了政府,你有没有想过假如今天是最后一天你怎么办?考虑战略也是一样的道理,假如企业活不过今年,你怎么去思考解决这个问题。而我们从来都没有想过今天是最后一天。我认识很多人就是这样,30多、40多、50多的都有,有的30多岁就累死的。很多老板还跟高管讲,只要我有饭吃,你们就有饭吃。假如你明天死了,你的员工还有饭吃吗?你能跟员工说,我在你们就有饭吃,假如我明天死了,你们仍然有饭吃?​

  ​我有一个朋友死的时候银行帐户上有20亿,家里人为了抢这笔钱打得头破血流,之前什么遗嘱安排都没有,一下子死了,所有的全盘计划、规划全部打乱,根本经不起这种打击。很多人说买保险,我说固然要买保险,但最大的保险是什么?这个不是恐吓大家,这是一个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的事实,因为一切都是在无常的规律当中来演变它的规律,而且这种规律是异常复杂的,根本就不在你想象和你所学到的知识的逻辑范围之内,是超逻辑范围,实际上又像一张网一样,把每个人都网着,你根本逃不出去。我最早帮很多公司做战略咨询,总是想着怎么样做大,做到世界五百强。我现在则不敢随便跟别人谈这样的规划设想,我会觉得是害别人,我觉得首先是基于可持续性的战略设计,然后才是可能的做大的路径设计。  ​ ​

  这三个故事,我觉得很有代表性,帮助我们建立了一种全新的思考,而这种思考是我们未曾拥有的。​

(以上节选自:中山大学工商管理博士研修班叶峰教授《商业模式创新与设计》授课内容)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