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交流分享 > 课程分享 >

扫一扫免费学

联系我们
电话咨询:400-830-8625
地址:广州市新港西路82号交易纺织园G区3栋3层G3022

金海峰老师《中庸》之道课程学习分享

作者/整理:国学班 来源:互联网 2015-06-23

  在上周时代华商国学智慧班的课堂上,金海峰老师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的《中庸》之道课程学习,老师幽默的授课方式深受大家好评。现在让我们回顾一下当天课堂的精彩内容吧。

 

 

一、《中庸》作者及地位

子思:孔子的孙子,曾子的学生
《中庸》就是孔子思想的哲学提升
按照四书的内在逻辑关系排列:《大学》《论语》《孟子》《中庸》
按照我们后学由浅入深的方式排列:《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中庸》则是一个综合提升的过程《中庸》在儒家思想中是哲学价值最高的一篇文章。

 

二、中庸

1、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这是《中庸》的第一章,从道不可片刻离开引入话题,强调在《大学》里面也阐述过的“慎其独”问题,要求人们加强自觉性,真心诚意地顺着天赋的本性行事,按道的原则,修养自身。这一点强调了儒家的人性本善。“天命之谓性”,按照这种自然规律去发展自由生动的人性。“率性之谓道”,就是依据生命宇宙的规律,按照人性自然去延伸。不能反生命宇宙规律,反规律的人最终要受到规律的惩罚。

2、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道既源于天、率于性,可见这个道与我身子合而为一,就是顷刻之间,也不可离了他。此心、此身方才离了,心便不正,身便不修。一事一物方才离了,事也不成,物也不就,如何可以须臾离得?若说可离,便是身外的物,不是我心上的道,道决不可须臾离也。夫惟道不可离,是以君子之心,常存敬畏,不待目有所睹见,而后戒慎,虽至静之中,未与物接,目无所睹,而其心亦常常戒慎而不敢忽。不待耳有所听闻,而后恐惧,虽至静之中,未与物接,耳无所闻,而其心亦常常恐惧而不敢忘,这是静而存养的功夫。所以存天理之本然,而不使离道于须臾之顷也。

3、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慎独”有两层意思,一是自己在独处时尤其要谨慎,第二层是自己要警惕那些自己看不到的地方,听不见的声音。两种意思都说得通,而且也相互发明。所以君子一定要谨慎恐惧自己单独的时刻不做坏事,能严于律己,防止有违道德的欲念和行为发生,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刻意隐藏的事物往往容易暴露,因为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就算能逃过所有人的眼睛,其实也骗不过自己的良知。

4、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在一个人还没有表现出喜怒哀乐的情感时,心中是平静淡然的,所以叫做“中”,但喜怒哀乐是人人都有而不可避免的,必然要表现出来。表现出来而符合常理,有节度,这就叫做“和”。二者协调和谐,这便是“中和”。人人都达到“中和”的境界,大家心平气和,社会秩序井然,天下也就太平无事了。

 

三、

【原文】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身有的身字,当作心字。忿懥,是心里恼怒。恐惧,是心里畏怕。好乐,是心里喜好。忧患,是心里愁虑。有所,是有那一件事在心里执着,如不当怒而怒,或虽当怒,却又怒得过了,着这一件恼怒的事横在胸中,便是有所忿懥。下面三句,都是此意。曾子说:“经文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盖言心是一身的主宰,而心体至虚,原着不得一物,一有所着,则心即为所累,而不得其正,着在怒的一边,而有所忿懥,则心为忿懥所累,而不得其正矣。着在畏的一边,而有所恐惧,则心为恐惧所累,而不得其正矣。着在喜的一边,而有所好乐,则心为好乐所累,而不得其正矣。着在忧的一边,而有所忧患,则心为忧患所累,而不得其正矣。”盖忿懥、恐惧、好乐、忧患,乃心之用,人情之所不能免也。但四者在人,本有当然之则,若能随事顺应,而各中其则,事已即化,而不留于中,则心之本体,湛然常虚,如明镜一般,何累之有?唯其欲动情胜,或发之过当,而留滞于中,如明镜上着了尘垢一般,由是虚灵之体为其所累,而不得其正矣。心不能正,而欲身之修岂可得乎?下文视听饮食之失其职,便是身不修处。

修身必须先从端正自己的心态做起。喜怒哀乐是人之常情,但是不能让一种情绪冲昏了自己的头脑,不能有所偏执,这就是佛家所说的“破执”,如果心中某种观念先入为主,就是失去冷静判断和认识的能力,要使心如明镜,时时拂拭,让喜怒哀乐自然发生,合乎节制,这样才能保持自己端正的心态去面对整个社会和人生。

 

四、

【原文】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

曾子说:“经文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盖言一家的根本,在我一身,此身与人相接,情之所向,各有个当然的道理,但人多任情好恶,不能检察,所以陷于一偏,而身不修也。如骨肉之间,固当亲爱,然父有过,也当谏诤,子有过也,也当教训,若只管任情去亲爱,更不论义理上可否,这亲爱的便偏了。卑污之人,固可贱恶,然其人若有可取处,也不该全弃他,有可教处,也不该终绝他,若只管任情去贱恶,更不肯宽恕一些,这贱恶的便偏了。畏是畏惧,敬是恭敬,人于尊长,固当畏敬,然自有个畏敬的正理。若是不察其理,或有过于畏惧,过于恭敬,不合乎中,这畏敬便偏了。哀矜,是怜悯的意思,困苦的人,固当怜悯,然自有个哀矜的正理,若其中有不当怜悯处,也只管去怜悯他,却又成了姑息,这哀矜便偏了。敖惰,是简慢的意思,平常的人,简慢些也不为过,然亦有个简慢的正理,若其中有不当简慢处,也只管去简慢他,却又流于骄肆,这敖惰便偏了。人情陷于一偏如此。所以好一个人,只见他件件都是好的,就有不善,也不知了。恶一个人,只见他件件都是不好的,就有善,也不知了。若是所好的人,却能知其恶,所恶的人,却能知其美者,这是平日能用克己的功夫,到个至公至明的去处,才能如此。似这等人,世上少有,所以说天下鲜矣。

 

五、君子所贵乎道者三:

动容貌,斯远暴慢矣;
正颜色,斯近信矣;
出辞气,斯远鄙倍矣。

 

【部分学员感悟】 

  长春大学金海峰教授,国学知识非常渊博,讲解深入浅出,古代智慧解释当代问题,加之讲课风格很幽默,真是让学员意犹未尽。——陈同学

  大学是一本应该活到老学到老的书,中庸是一本我们要用生活去感悟的书。——熊同学

  德化于自身,养心必须养身,修身必须养心,修养并行,平和心态,内在兼修!金海峰教授以形传神,联系现实,趣味嫣然的授课方式,让同学们读过了两天非常愉快、非常享受的学习之旅。——陈老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