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整理:后EMBA班 来源:互联网 2015-07-15
7月18-19日《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与西学概论》,邀请当代著名佛教学者、亚洲最具魅力的弘法居士于晓非老师梳理中华文化脉络、了解中国文化基本精神、洞悉西方哲学伦理,点拨哲学对文化思考的启发。
【上课时间】 2015年7月18-19日
【课程名称】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与西学概论》
【主讲老师】
于晓非;
当代著名佛教学者,是著名佛教文化研究专家、印度宗教研究专家。
曾先后师从贾题韬老居士、黄念祖老居士、韩镜清先生、徐梵澄先生、季羡林先生和金克木先生等诸位佛学界泰斗。
“21世纪母系文明回归”的预言者,中国当代思想启蒙第一人。
多年来,于晓非教授以深厚的佛学造诣和无碍的辩才,树立正见、破斥邪说、如法修行、弘传佛陀正法,并组织了大量弘法利生的活动,在宗教学界享有极高声誉,被誉为“亚洲最具魅力的弘法居士”。
【课程大纲】
第一部分: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一、几个基本问题
1、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目标是什么?
解构我们心中的成见;
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2、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坚持文化差异性的思考方法;
坚持批判的思想方法
3、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架构及其文化传承是怎样的?
儒家文化——父系文明传承
道家文化——母系文明传承
佛教(印度)文化——母系文明基因
二、几个基本主题
1、儒、道、释是在过去的两千年中对中华民族真正产生深远影响的中国文化传承。从文化差异性的角度考察这三家文化的核心价值分别是什么?
2、在中国的战争史上看,有七场大战争,两胜三平两负,但赢的全在前面,负的全在后面,这个历史事实告诉我们,中华民族过去两千年在走下坡路,这背后的文化原因时什么?
3、从《易经》切入,通过对中国古代殷商与周孔时代的比较,儒家、道家的文化传承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同父系文明与母系文明的传承有何内在联系?
4、父系文明与母系文明的文化特征分别是什么?“黑点理论”的模型时怎样的?这对我们当代的文明进程有何重要启示?
第二部分:西学概论通过对西方哲学史上唯理论与经验论的论争过程的阐述梳理出一个清晰的西方哲学理论发展的脉络,然后通过讲解后现代主义实现对古典本体论思潮的解构。
西方文明
1、西方哲学纲要
2、科学哲学
A、什么是科学哲学
B、波普尔的可证伪性方法论
C、库恩关于科学发展的理论
D、费耶阿本德的多元主义思想
3、西方神话(古希腊神话、罗马神话)
4、西方历史
5、西方哲学思想
希伯来宗教文明: 信仰——神学(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
希腊理性文明: 理性——哲学——科学
罗马法典精神: 契约精神——法典
6、西方文学与艺术(小说、戏剧、诗歌\音乐、美术、建筑等)
7、西方技术(科学与技术)